展览
“求证”——《青岛美术寻踪》研究文献展
日期:
2022/2/27--2022/3/27
地点:良友书坊·中心店

由良友书坊创始人、文化史学者臧杰著写的《青岛美术寻踪》,日前正式出版。
这三本著作,以点、线、面的格局,共同围合成了一个有意味的结构,而其“求证”方式,则可归结为三条路径——从出版文献中来,从口述历史中来,从旁证材料中来。
自日积月累的文献材料中梳理的研究线索,以及从“文本外的思绪”生发出的叙事逻辑,也因此而具备了更加丰富的层次,以及更为真切的温度。
2月27日下午3时,“假设与求证——《青岛美术寻踪》里的线索生成”分享会在塔楼举办,“求证——《青岛美术寻踪》研究文献展”也将在良友书坊·中心店同步启幕。欢迎驾临。

展览时间
展览出品
展览策划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胡适先生所倡导的治学之道,是1952年他在大学演讲中着意提出的。会解其意大致是,做学问要不避现实,在以历史的眼光用尽谨慎耐心的同时,还要有假设与面对假设的能力,要以实验的态度作验证,要养成求证的习惯。《青岛美术寻踪》的“求证”方式,大致有三:从出版文献中来,从口述历史中来,从旁证材料中来。从出版文献中来最为显性与直接,无论是正规的出版物,还是艺术活动印制的画册、展览目录以及与之相关的报道评述文字,都是印刷文明所提供的直接线索,而这里面既埋藏着时间,也埋藏着一时之艺术的活跃度与实绩。从口述历史中来,则相对麻烦。因为口述历史并不是信史,它需要落实与比对。这些工作一方面要借助原始文献作印证与对照,另一方面还要熟悉受访者的人事网络,往往要通过受访者的人事网络作寻访与查证。但口述历史的精彩处,则是它能使历史变得更加生动与鲜活,从而摒除从文献到文献的僵硬。采集口述历史的乐趣往往在于一落座儿听到受访者开口谈话,一些感性的判断就会跳动起来。从旁证材料中来,最为复杂与隐晦。档案、照片、日记、书信、笔记都是能够抵达历史现场的材料,与之相比,历史交清资料甚至是一些特殊历史时期的揭发批判资料,往往能够给人以意外的收获,而这些材料的取得,大多需要更多的日积月累,如同偶遇。因之,《青岛美术寻踪》所完成的并不是作品研究和艺术研究,而是作品和艺术的发生学研究,或也可以说是地缘艺术史的内在动力研究。如此取法的原因,多是因为经典作品在地缘美术的创作历程中往往并不常见。对作品研究而言,未及经典化的作品若以经典的研究方式作诠释,则无异于过度阐释。而艺术发生学的研究则不然,它会使得地缘研究像生命般地站立起来并不停行走,而这份行走,紧裹着个体与时代的外衣。而假设,则可以视之为一种问题意识,它是可以攀上时代云头的诘问,也是事实判断的逆向思维——一段现实为何没有成为理想中的样子?假如它和理想贴近将是何种模样?这种疑问的出现,无疑会牵动写作和问题叙事的逻辑,让历史述说透散出个体判断的温度与力量。故而,与这些隐藏在文本之外的思绪相比,这个展览所呈现的,只能算是写作历程中积存的一些蛛丝马迹,尽管它们得之不易。——最后,谨以这份浅薄之见纪念胡适先生逝世60周年。《青岛美术寻踪》
购买图书点击链接直达微店

作者: 臧杰
出版社: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2-2

部分展出文献

乐陶美术馆广告(赵宝山先生赠)。这张乐陶美术馆的习字簿广告出自1930年代初,启事中说:“我们大中华民国的写字工鞭,是和国画分不开的,当然也是美术的一部分。

徐詠青先生早期月份牌画。这两张被用作月份牌画的水彩画均绘于1924年,一张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定制,一张系亚细亚火油公司定制。

徐詠青先生画帖画册。1923年初版的《水彩画风景写生法》为徐詠青奠定了水彩宗师的地位。

石可先生1950年代初参加美术评奖所获奖状
(石芃先生赠)

石可先生《月子口水库》水粉画稿、版画

《与海军叔叔在一起》宣传画创作稿
原作者陶天恩(石芃先生赠)

吕品先生《青岛海滨》微喷(吕品先生家属赠)

沈凡先生儿童剧《马兰花》布展设计(沈凝女士赠)

陈辅先生《向女英雄致敬》宣传画(陈军女士供)

陈辅、隋成林先生等联合创作的《团结胜利的凯歌》宣传画

吴冠中先生《青岛红楼》综合版画

青岛市美术作品展目录、图册
“青岛美”画展目录、图册

青岛市工人文化宫美术活动版画、漫画专刊

项维仁先生《张羽煮海》年画
延伸阅读:
2.27 塔楼沙龙 · 假设与求证 | “《青岛美术寻踪》里的线索生成”分享会

登录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