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OCHUANJIA ART MUSEUM
scope of business
▾
展览展示 · 影视影像 · 艺术微喷
咖啡轻食
/
📍
洛川家美术馆
Add: 青岛市市北区海泊路 43号
光影有数 任锡海摄影作品展
2025.3.2 - 2025.3.26
洛川家美术馆 海泊路43号
前言
数字有情——我的数码影像日记
母亲去世后的一天,在院子里遇见邻居大嫂焦桂兰。一番叹息后,她动情地说:“五兄弟,咱院子里的人都以为俺‘彪’,叫俺‘彪子’。可你家俺大娘从来不这样,她在楼上和我打招呼时,总是喊我‘嫚他娘’……
母亲一生中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如一年春节,邻家小妹因没有过年的新衣服和妈妈闹别扭。母亲听说后,让姐姐把自己精心缝制的过年衣服借给那小妹。春节过后,从初三盼到十五,小妹一直没有还的意思。姐姐忍不住,几次想去要,但都被母亲阻拦。于是,那衣服就一直穿在邻家小妹身上了。
“敬重”和“善待”身边人是母亲近百年的人生修为。在几十年的形影相随及耳濡目染中,母亲将这修为——朴素的人文情怀传递给我,并影响了我的摄影。
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终结了“十年动乱”,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文精神的复活将心中我从母亲那里继承的“敬重”与“善待”激活——我将相机的镜头对向了身边人,对向了身边的生活。
我在“1979年青岛首届书展”上抓拍到的《选购图书》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举办的国际摄影比赛中获“亚洲
文化中心奖”,1982年春在崂山雕龙嘴拍摄的《分田分地真忙》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2008年推出的纪念改革开放30年摄影展并获“银质收藏奖”,1990年代拍摄的《学书法的孩子》、《老房办学》、《追寻文明》、《沉重的爱》、《十号大院》等“青岛人的故事”先后被《中国青年报》、《人民摄影》报、《青岛晚报》等多家报刊选用......
数码摄影在21世纪的普及,特别是手机摄影的面世,让照片的拍摄变得更为民主,图片的传播变得更为快捷,也让我对身边人的关注和记录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于是,我从2006年起便开始了“数码影像日记”的“书写”——用神奇的数字技术捕捉身边的光与影,记录身边人和身边的故事,继续以“尊重”和“善待”的人文情怀分享身边人的喜怒哀乐。2018年起,借乘地铁往返青岛新老城区照看孙子之便,开始用手机记录《地铁里的中国人》。
朋友说,“摄影师是记录历史的人。让身边曾经存在的生活因为是历史的一部分而有意义,这正是纪实摄影的力量之所在”——我的“数码影像日记”因此有了存在的意义。
任锡海
2024.12.26
01
关于作品
日记 2003 12 12
广州“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
摄影展开幕日的自拍
任锡海
日记 2004 3 5
十号大院的雪花
任锡海
日记 2009 9 5
忙中偷闲 · 轮渡上读报的司机
任锡海
日记 2024 10 3
色彩
任锡海
日记 2024 9 28
E
任锡海
02
作者简介
任 锡 海
REN XI HAI
1945年生于山东青岛,从事过雕塑、绘画、舞美设计等工作。1973年起在青岛市群众艺术馆从事群众摄影辅导、培训、研究及活动组织工作,2007年应聘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艺术指导。
摄影作品《选购图书》198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国际摄影比赛中获亚洲文化中心奖,《雪白的墙》1984年获第13届全国影展铜牌奖,《神力相助》(与刘继亮合作)1991年在首届全国出口商品广告摄影比赛中获银牌奖,系列摄影《十号大院》2001年在德国举办的“徕卡•奥斯卡•巴纳克国际摄影比赛”中获优胜奖、在中国记协和《人民摄影》报联合举办的全国新闻摄影比赛中获年度最佳专题图片奖,并在2008年入选法国文化部举办的“梦想中国 现实中国”摄影展、2009年入选“见证——中国纪实摄影20人联展”。
先后有《青岛印象》、《五角大楼 波螺蚰子》、《经历摄影》、《母亲的故事》《十号大院》等摄影集出版。曾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等。1985年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1988年被评为青岛市专业技术优秀人才, 1995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金烛奖”。
主办单位
青岛市摄影家协会
洛川家文化
协办单位
洛川家咖啡
洛川家摄影俱乐部
洛川家爱普生艺术微喷
指导单位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
点击进入小程序
- END -
💬
公众号留言功能已开启
快在下方留言跟小编互动吧!!
•
洛川家官方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 加入交流群
OPEN
周一至周日 09:30 - 17:00
CALL
0532- 83806060
/
发起人 | 日期 | 主题 |
---|
登录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