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木 一 石
石可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献展
主办单位
青岛市美术馆
良友书坊文化机构
学术支持
青岛当代艺术文献中心
展览时间
12月21日—1月12日
(逢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青岛市美术馆罗马展厅
前言 · 一木一石,可敢可当
策展人/臧杰
1978年7月,83岁的刘海粟委托黄永玉将一幅字送到北京团城鲁砚展展场,上书三个大字“石敢当”,款识为“书赠石可贤弟,刘海粟年方八三”。
这幅字后来被全绫精裱悬挂于石可的书房,并成为石可自我鼓舞的志铭。
可以说,刘海粟的精当“借喻”,也是石可一生艺术追索的概括。
以鲁砚展为例,关乎鲁砚的发掘其实源起于1965年召开的全国工艺美术创作设计工作会议,作为摘帽“右派”的石可随老领导王绍洛到北京参会,但也只有场外听会的份儿。会后在被王绍洛问及如何发掘地方特色时,石可率先想到了石料。自兹后,他用了半年多时间,踏访山东71县,寻访到石料150多种。尽管这些已然磨出光面的石料在随后突起的“文革”中被迫送进了海底,但它们为石可鲁砚发掘奠下了根基。
此后无论是研读高凤翰的《砚史》、撰写鲁砚调查记,还是打着到“广交会”出口创汇的旗号磨制砚台,都为石可成为鲁砚的发掘者和命名者做了铺垫。
他正是用敢于领命,又敢于不断学习这一点,成就了自己。
这也让人想起1959年青岛市人民会堂的营造之初,那时作为“右派”的石可正在月子口水库挖河道搬石头,当被上级问及懂不懂室内装饰设计时,他果断地点了点头。于是,他从工地“捞”出了自己,转身成为会堂室内装饰的缔造者。
往后看,《孔子生平事迹图》的成就也是如此。1987年他到曲阜参加儒学研讨会,其时他已开动了再现大圣先师行迹的尝试,针对会间所及孔府孔庙孔林在“文革”期间的破坏,他做了一个向国庆四十周年、孔子诞辰2540年献礼的提议,于是有了孔庙“诗礼堂”新事迹图的诞生。他以自己的陶版壁画打底儿,然后借大理石转捩武梁祠画像砖减地平雕加线刻的手法,历时两年,以1860块石头,完成了长60米、高2.76米的叙事巨制。
——将新创作的作品送进儒学的宗庙,得是传统文化朝拜者的多大梦想?
而再往前追及他的青年时代,初入新兴木刻的他,即以“较场口事件”“鲁难未已”的表现,锤炼自己,这些努力,亦使得他的作品有机会进入“抗战八年木刻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艺术展览会”等艺术盛会。
可以说,石可之敢为敢当,超越了他并不显赫的出身和并不高深的学历。
做大事,谋大篇的个体期待,破大局,立景观的抱负,拉大并申张了他的人生格局。
而上下行走,古道热肠,扶掖后学,又使得托寄于他身上的文化人格得以彰显。得看到,没有石可的工作奠基,也就没有后来鲁砚界的风声水起。
同样,在投身鲁砚之前,若没有石可在工人群体当中开拓新兴木刻,也难以成就后来青岛木刻的鲜艳图景,包括陈辅、姜宝星、刘文泉、丁长仁等人最初在木刻领域的学习与深入,都沾染了石可普及与传播刀笔艺术的光泽。而青岛的新兴美术群体,能够在1950年代早期频频绽放于《连环画报》,闪耀于山东美术界,更与石可和吕品共同领导的“青岛文联美术创作组”关系紧密。
2024年是石可先生百年诞辰的纪念年,在岁末压梢重顾他的人生历程和艺术襟抱,是致敬,更是一种精神和气度的重现与审视。撷鲁迅先生的“一木一石”为文献展名称,既可贴近石可先生一生奋进追索的两个维度,也是要重复一下大先生的教诲: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
艺 术 家 简 介
扫财神 | 木刻版画 | 1946年
(入选抗战八年木刻展)
井边 | 木刻版画 | 1948年
(《中国版画集》选录)
小书摊 | 木刻版画 | 1949年
(《新中国版画集》选录 入选首届全国美展)
听说解放军到了四方 | 木刻版画 | 1949年
饭后十分钟 | 木刻版画 | 1950年代
抢修机车 | 木刻版画 | 1950年
晨钟 | 木刻版画 | 1956 年
(获得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
晨钟 | 铅笔画稿 | 1956年
月子口水库 | 水粉创作稿及版画 | 1950年
在和平幸福的土地上 | 木刻版画 | 1954年
(入选首届全国版画展)
就地取材闸山沟 |木刻版画 | 1956年
(第二届全国版画展)
美展目录资料
鲁迅 与 《祝福》
鲁迅像 | 木刻版画 | 1950年
鲁迅《祝福》| 木刻连环画 | 1945年
石可发掘鲁砚石
石可的手制鲁砚砚存
孔子事迹图撷页 | 壁画(拓片) | 1986年
展 出 文 献
发起人 | 日期 | 主题 |
---|
登录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