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哲音乐课件选(i)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典籍中就有了关于三分损益法定音律的方式;而到了明代,朱载堉非常精确地计算出了十二平均律的公比,难以想象古人用算盘给2开12次方的复杂方法,而记载这一成果的《律吕精义》更是一本被历史忽视的真正奇书。
△ 陈哲音乐课件选(ii)
中国古人因为某种特别的审美与哲学,对五声音阶偏爱有加,并将宫商角徵羽与土金木火水进行了奇妙链接,自此音乐也开启了养生治病的特别属性。
五声音阶因为缺少半音的连接,打开了一个辽阔而悠然的世界,而往东洋或者西域,半音就带来了完全不同的风情。
2019年冬天,青未的年轻人们来到黔东南的龙塘苗寨采风,恰逢此村落过苗年,村里的男人们听到铜鼓声声陆续端着冻鱼来到村中央集合,女人们的山歌尾调似乎也借鉴了铜鼓的一个技巧。
我们试图用我们心中理解的西南五声音阶,哼唱着进行自由创作。
△ 陈哲与蓝晓宁在龙塘苗寨的即兴创作
2021年4月,我们青未的队员们再次回到贵州,来到了几个古汉人的村落,采集了几处当地的屯堡山歌,发现一些旋律特点与当地少数民族有相似之处,而似乎与他们源头的凤阳音乐相差甚远。
我们记录了几首山歌的谱子,发现这竟是四声音阶,问题也因此出现——我们可以用商调式或者徵调式两种方式来记录这些山歌。困惑许久,我们也最终在更多的记谱采集中找到了第五个音,并确定下来其调式。一者我们基于此创作了两首屯堡山歌,二者我们也发现这是最好的音乐教育素材——音乐关乎关系甚于关乎音。
△ 陈哲与蓝晓宁在安顺屯堡的山歌整理
我们还去了武当山,在白马山五仙庙拜访了隐居多年的兴德道长,他有一些洋弟子跟着他修行,相处一阵发现他是一名道医乐卜样样精通的高人。我跟其学习了养生的五音歌,并探讨了五音与五行的关系,本以为这都是些简单的对应知识,但是道长却突破了我的认知,告诉了我五行的环形运行模式,令我大开眼界。最后一天,道长还取出了一支独一无二的“天地琴”,这是他的德国弟子学完易经后回国发明定制出来的一种新乐器。
△ 兴德道长带领弟子在五仙庙前习武
△ 兴德道长的“天地琴”
我想到自己中学时代偶然搞坏了一样乐器,懊悔之余却发现了五声音阶的存在,进而后知后觉意识到自己的很多哼唱创作原来大多数都落进了五音之中。按这种方式继续创作多年,才开始可以寻求六声音阶,寻求小调音阶,我在大学毕业后第一次抵达苏州,创作了一曲中国风的《平江恋》,算是我写歌的一个转折点。如今我的写歌方法已经更加丰富了,但还是对五声音阶及其发展有特别的感情,那似乎是流动在我们血脉中的中国音符。
活动主题:音乐故事会:“五声音阶”采风记
发起人 | 日期 | 主题 |
---|
登录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