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天文爱好者苦等了3年,终于再次迎来月全食,上一次在中国可见的月全食还是2022年11月8日。9月7日午夜至8日凌晨,将上演一场月全食,是今年最重磅的天象。
本周日小篷车的雕塑园演出结束后,欢迎朋友们可以留下来露营,学习基础的天文知识,听有趣的秋季星空神话故事,一起等待午夜时分的月食时刻。
青未观星
主题 秋季星空与月食
主办 青未青年空间 陈哲
时间 2025年9月7日周日22:00-8日周一04:00
地点 崂山区东海东路66号雕塑园草地
费用 20元/人
费用说明
1.青未会员/未知园会员免费;
2.参与过2025年青未旅行任意场次的朋友免费。
活动内容
1.辨认牛郎织女星官
2.寻找玄武七宿脉络
3.讲解秋季星空神话
4.见证天象奇观月食
活动说明
露营请自带露营装备
报名
精彩预告
- 初亏(9 月 8 日 00:26:48)
月食进入初亏阶段。此时月球表面首次与地球本影发生接触,月面边缘开始出现清晰可见的 “缺口”,这一时刻正式标志着月偏食阶段的开启。若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可清晰捕捉到地球阴影边缘在月面缓慢移动的过程,阴影与亮面的交界线会逐渐明显。
- 食既(9 月 8 日 01:30:24)
迎来食既时刻,月球已完全进入地球本影区域,月全食阶段就此正式启动。受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影响,原本被遮挡的月球不会完全消失,而是逐渐呈现出红铜色或暗红色的视觉效果,这便是大众熟知的 “血月” 现象,此时月面色调会随本影遮挡程度缓慢加深。
- 食甚(9 月 8 日 02:11:49)
月球运行至地球本影的最深处,这一阶段被称为食甚。此时月球受到的遮挡最强,月面呈现出整个月食过程中最红、最暗的视觉状态,光线柔和且色调稳定,是天文爱好者进行观测、拍摄 “血月” 的最佳时段,能清晰记录月面细节与特殊色彩。
- 生光(9 月 8 日 02:53:16)
进入生光阶段,月球自此开始逐步脱离地球本影,月全食阶段宣告结束。随着月球缓慢移动,其东边缘率先重新接触到太阳光线,开始出现明亮的 “亮边”,月面亮度会从边缘向中心逐步回升,阴影区域则随之缩小。
- 复圆(9 月 8 日 03:56:53)
月球完全脱离地球本影区域,实现复圆。此时月偏食阶段正式落幕,月球表面不再有地球阴影遮挡,逐渐恢复至正常的圆形亮面外观,亮度也回升至月食发生前的状态,整个月食过程至此全部结束。
月食的原理
月球本身不具备自主发光能力,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月球亮面,实则是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结果 —— 阳光照射月球表面后,部分光线经漫反射传播至地球,形成我们所见的 “月亮”。而月全食的发生,本质是日、地、月三者进入近似直线的特殊几何位置:当地球恰好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地球会遮挡太阳射向月球的直射光线,其自身形成的阴影(分为完全遮光的 “本影” 与部分遮光的 “半影”)会投射至月球表面,若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区,便会出现月全食现象,此时月球会因仅能反射地球大气散射的少量光线,呈现出暗红色的 “血月” 景观。
不过,月食并非频繁出现,其发生概率与天体轨道的几何关系直接相关。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称为 “白道面”),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称为 “黄道面”)并非完全重合,而是存在约 5°09′的固定交角。这一夹角使得日、地、月三者难以频繁进入 “近似直线” 的临界位置 —— 只有当月球运行至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交线(称为 “黄白交点”)附近,且日、地、月恰好沿黄道面排成近似直线时,地球阴影才会触及月球。因此,月食的发生具有严格的周期性(约 18 年 11 天的 “沙罗周期”),每年最多仅出现 3 次,且多数时候为月偏食或半影月食,月全食更为罕见。
近期链接 理想后花园 | 青未2025年棱镜会员招募 周日小班课 | 民谣吉他入门:基于乐理的弹唱编曲创作 活动预告 | 9.7周日青未树洞心理沙龙:我与手机的关系 友邻推荐 | “烤”验心动大会,落单人类都来耍如是书店 活动预告 | 9.6周六晚稷下读书会:星象视角《西游记》 活动预告 | 9.7周日技能讲堂:实用泡茶课茶具篇 活动预告 | 9.6周六观云小组招募:《云彩收集者手册》 活动招募 | 9.6周六“边走边讲”:问道崂山 秋游北九水
发起人 | 日期 | 主题 |
---|
登录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