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鼓曲社及曲种简介
德云鼓曲社简介
德云鼓曲社是德云社为弘扬鼓曲艺术由王惠、郭德纲二位老师于2021年10月1日发起成立的演出团体。2021年10月1日举办了“德云鼓曲社成立暨开幕庆典演出”,并于天津德云社剧场每周六日驻场演出,年演出场次为110场,观众达五万余人次,并于2023年至今每年举办全国性巡演:《德云鼓曲社“升平雅乐”系列演出》,年演出场次达50余场次,平均每场观众人数均超过1000人次。
德云鼓曲社现有正式演员82人,学员173人,演出内容涵盖了鼓曲的各种曲种,如: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单弦、天津时调、河南坠子等并自有三弦、四胡、琵琶、阮、扬琴等乐师,常演曲目70余出,在演出实践中演员与乐师共同进步、推陈出新,在挖掘、整理、继承传统曲目的同时不断出新创新,推出了一批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曲目,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德云社鼓曲社的教学采用传统“团带班”的形式,邀请了一大批平均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资深鼓曲老艺术家及弦师,他们当中既有成名已久的鼓曲艺术表演艺术家,也有流派传承的佼佼者,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韩宝利、张雅琴、张雅丽、纪永芬、赵勇等。
德云鼓曲社的演(学)员平均年龄二十岁左右,有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与自信,相信他们必定能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带去不一样的色彩,必定能为传承优秀鼓曲表演、演奏艺术贡献一份力量。
曲种简介
京韵大鼓:中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现在通常演唱的有刘(宝全)派京韵大鼓、白(云鹏)派京韵大鼓、骆(玉笙)派京韵大鼓,其中刘派京韵大鼓演唱擅长金戈铁马,白派京韵大鼓演唱细腻委婉,骆派京韵大鼓博采众长,创造出了独有的演唱风格。
梅花大鼓:梅花大鼓,又称“梅花调”、“北板大鼓”,,也是。 [1]
梅花大鼓曲调优美,旋律悠长,唱腔悠扬婉转,咬字珠圆玉润,拥有自己独特的唱腔特点,是北方鼓曲的代表曲种,脱胎于清代中叶产生于北京的清口大鼓。
单弦:源于北京,又称单弦牌子曲。清乾隆、嘉庆年间兴起,形成于清代末叶。演唱时用八角鼓击节,其曲牌众多,曲调丰富,反映现实生活,众多的名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演唱风格。最享盛名的有荣、常、谢、谭四大流派。
河南坠子: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因演唱时用河南语音(方言)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表演时以唱为主,唱中夹说,表演身段与动作追求秀气、活泼。
西河大鼓:北方地区的鼓书暨鼓曲形式,传统曲艺曲种之一。其唱腔简洁苍劲,风格似说似唱,韵味非常独特。西河大鼓的传统书目,有中长篇150余部,小段370余篇。内容大部分是历代战争故事、历史演义、民间故事、通俗小说、神话故事和寓言笑话等。
铁片大鼓:又名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汉族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该曲种以演唱时敲击铁片(实为铜片)而得名。唱腔婉转,每一个唱段都是一个故事,可听性非常强。
发起人 | 日期 | 主题 |
---|
登录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