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对于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每年跨年时,欣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已是迎接新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年音乐会的传统正是源自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1847年12月31日,施特劳斯音乐家族创始者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郊区举办了一场露天音乐会,老约翰‧施特劳斯先是指挥了一首海顿的作品庆祝新年的到来,接着演奏了约翰·乔治·谢策尔的歌曲《跳吧~唱吧~无论我们是富裕还是贫穷!》情绪鼓动起来后,便是一首接着一首的圆舞曲、波尔卡……音乐会变成了盛大的舞会,听众席变成了舞池,人们翩翩起舞,这种热烈而欢快的曲子受到了热烈欢迎。
从那时起,新年音乐会就成为了跨年的特别仪式,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波尔卡就成为了新年音乐会的“重头戏”。一个半世纪以来,无论世事变迁,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艺术品味一直在乐声中传递,人们仍然习惯在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声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STRAUSS
本场新年音乐会的演奏曲目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家族的音乐作品。音乐会以《蝙蝠》序曲开篇,乐曲涵盖圆舞曲和波尔卡。圆舞曲和波尔卡,可以说是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法宝”。
小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一生创作了447首圆舞曲。他的圆舞曲作品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
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节奏活泼跳跃。19世纪中叶,短短十年间迅速在英美风靡,那个时期,凡是写舞曲的作家,或多或少都有波尔卡的创作,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施特劳斯家族。波尔卡有着欢快的节奏,风格多变的花样,它所营造出的欢乐氛围,特别适合新年来临的时候聆听。
音乐会亮点
交响编制震撼演绎
为了创造更加良好的视听效果,乐团采用了交响编制。通过合理的配器,得以用双管编制来展现新年音乐会壮丽辉煌的特色。多数曲目都选自施特劳斯富有节奏感的波尔卡,色彩打击编配体系会让其锦上添花。相信观众在聆听了本场新年音乐会后,将对其强有力的节奏记忆犹深。
施特劳斯经典再现
音乐会将再现施特劳斯家族的经典作品,很多脍炙人口的旋律均出自这些乐曲之中。音乐会全部选曲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雅俗共赏、经久不衰。
聆听绚丽音乐篇章
在温暖祥和的序曲呈现出来后,优雅华丽的圆舞曲如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洋溢着青春活力,娓娓动听、充满生机。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整场音乐会宛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永远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
(演出曲目以现场为准)
艺术总监是一场音乐会的灵魂。从主题策划、选曲定谱到创排指导,艺术总监对音乐语言的精准把握、对音乐形象的生动塑造、以及对作品意蕴的充分理解,是举办一场高品质音乐会的基础。本场音乐会由范焘先生担纲艺术总监,特邀指挥家于学锋执棒,联袂青岛音乐厅交响乐团演奏。
艺术总监 范焘
范焘先生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著名指挥家及教育家黄晓同先生。自1995年任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曾受邀担任美国第十三届奥柏林国际钢琴比赛决赛及克里夫兰库博国际小提琴比赛决赛评委。范焘先生参与录制CD唱片获得了2008年亚洲十大发烧唱片最佳策划奖的殊荣。
特邀指挥 于学锋
于学锋先生出生于一个文艺世家,自幼学习音乐,6岁开始学习打击乐。200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学习,2005年参加指挥大师小泽征尔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塾。2006年美国辛西那提音乐学院指挥马克·吉布森的大师班结业。2007年获得中央音乐学院奖学金,并开始担任中国武警文工团常任指挥,从此正式开始职业指挥生涯。
自2000年学习指挥以来,先后师从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姜金一先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先生,华人指挥家汤沐海先生。指挥过不同风格的各类音乐会500余场,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赞扬。其中,2017年9月在韩国首尔国际艺术中心指挥中韩建交25周年“中韩缘”文化节交响音乐会,被韩国媒体评为“在韩国最受欢迎的中国指挥家”。 2019年6月,受美国国务院邀请,作为中国国际访问学者,赴美学习与考察,与美国的艺术家们进行专业上的交流,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2021年4月,指挥哈尔滨交响乐团演奏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委约创作的大型主题交响曲《灯塔》,取得圆满成功,获得作曲家王丹红及各界的一致好评。 青年指挥家于学锋先生在乐团的训练方面具有丰富经验,能够准确掌握音乐作品,并把握乐团演奏员的脉搏,以其高效、纯粹、务实的职业化排练风格和对经典作品的细腻、深入的全新解读与音乐设计,获得来自国内外专业团队的极高赞誉,作为指挥家,其指挥风格细腻,表现力强,极具艺术感染力。于学锋先生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指挥学会会员,国家一级指挥,哈尔滨交响乐团副团长、常任指挥。
演 奏 青岛音乐厅交响乐团
乐团组建于2008年,汇聚了富有经验、技术纯熟的演奏家和国内外音乐学院名校的优秀毕业生,正式团员70名,为双管编制乐团。2014年开始,乐团每年举办音乐季演出,并在多个城市巡演。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华人频道等多家媒体对乐团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乐团受邀参加了2018年央视春晚,以及2019年央视举办的建国七十周年“与共和国同框”演出。此外,乐团组建发展历程被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青岛艺术史·音乐卷》一书收录。
剧 场 青岛市人民会堂
百年的沧桑历史亦赋予了青岛市人民会堂独特的传承使命。新中国成立后,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青岛市政府决定建立一处大的礼堂,经研究选择在清朝总兵衙门旧址上动工兴建,于1960年5月30日青岛市人民会堂正式建成,其风格仿效北京人民大会堂,按照北京人民大会堂1/10的比例缩建,造型气势磅礴 、庄严雄伟。不同的是北京人民大会堂柱子是圆的,代表“中央”;而青岛市人民会场柱子是方的,代表“地方”。建造时,即规划了政府会议功能,同时又增加了艺术功能,成为青岛市民参政议政、接待贵宾、欣赏文艺演出的重要场所。
2005年剧场翻新,由2000个座位减少到1450座、使得座位更加宽敞舒适,尤其是用现代化的技术改变了音响效果,在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同年成立的青岛交响乐团成为剧场的驻场乐团。2015年12月地铁3号线开通 “人民会堂站”,实现地铁直达。
发起人 | 日期 | 主题 |
---|
登录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