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
20世纪30年代青岛是诗的──刘宜庆《山大的故人们》新书分享会
主办:  不是书店
日期: 2022/1/16
时间:14:00-16:00
场馆:冰山之角
地点:不是书店·冰山之角店
报名购票:>>报名购票链接


这里有海,有山,有清静。我们的学

校──青岛大学,把身子一半托在青山上,坐在石头楼的窗前,远处近处的红瓦绿树云影一样地浮到人的眼前。海的波动的影子,海的健壮的呼吸,从一层层的绿色的树影中透出来,传过来。傍着校舍的一条条白线似的小径,可以引你到幽僻的山中,可以引你到“第一公园” ──花鸟的世界,自然的家。青岛是诗的。


                 ──臧克家《臧克家回忆录》


图 | 臧克家


1930年夏天,国立青岛大学招生,国文考试题目二选一:1.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2.生活杂感。


臧克家却把两题都做了,第二题全文是: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无边的苦海……写完,连标点算在内,不过30个字。


当时,考官是闻一多,他批阅“生活杂感”,考生得个六十来分就很不容易了,很多考生只得到十几分,但看到臧克家的“杂感”,眼前一亮,大笔一挥,给了九十八分。


臧克家后来回忆,自己的数学得了鸭蛋,还很纳闷为何被录取了。可见,民国大学教育的成功在于学术独立、思想自由,还在于不拘一格,录取人才。


图 | 杨振声


而这自由开放学术氛围的形成,正是由于出身于北京大学的杨振声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后,以北京大学为榜样,效法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当校长时倡行的“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方针,积极延揽专家学者到学校来任教,不断提高国立青岛大学的师资力量和学术地位。


图 | 国立青岛大学校门


筹校期间,杨振声到上海来延揽教授,正巧碰到刚刚辞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职务的闻一多,并通过胡适、闻一多认识了梁实秋、沈从文等人。杨振声求贤若渴,一遇闻、梁,便坚邀他们到青岛任教。在专程去青岛“半日游览”和“一席饮宴”之后,梁实秋接受了国立青岛大学的聘书。


图 | 梁实秋


1930年至1934年,梁实秋在国立青岛大学担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教学与学术并举。


1932年8月,梁实秋还为外文系三年级的学生首开了“莎士比亚”课,他是国内最早把莎士比亚引入大学课堂的学者之一。同时,他广泛搜集莎士比亚戏剧书籍资料,陆续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工作。




图 | 闻一多


1930年9月,闻一多在当时的国立青岛大学安顿下来,应杨振声校长之聘出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开始了他为期两年的教学、研究和创作生涯。


任教期间,他为国文系开设了《唐诗》、《名著选读》等课程,主要讲杜甫、孟郊等诗人 ;为外文系开设了《英诗入门》,给学生讲英国六大浪漫诗人 。


图 | 沈从文和妻子张兆和


沈从文于1931年到国立青岛大学任教,讲授中国小说史和高级作文课程,每周8个小时的课程。沈从文将教书之外所能利用的所有时间,都用于创作。在青岛期间,他创作了《泥涂》《阿黑小史》《凤子》等3部中篇小说;《三三》《都市一 妇人》《若墨医生》《黑暗占领了空间的某夜》《静》《三个女性》等20多篇短篇小说;还写了《记胡也频》《记丁玲女士》《从文自传》3部长篇传记。他在《致鲁海先生函》中曾说:“《边城》酝酿于青岛,只是到了北京以后才落笔。”


他在《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中说:“我的住处,已由干燥的北京移到一个明朗华丽的海边。海既那么宽泛,无涯无际,我对人生远景凝眸的机会便较多了些。海边既那么寂寞,它培养了我的孤独心情。海放大了我的感情与希望,且放大了我的人格。”


图 | 赵太侔(中坐者)

1932年,国立青岛大学改组为国立山东大学,赵太侔出任校长。


赵太侔接任校长后,在原有基础上,“遵循仿效”前任校长杨振声治校成规,更加重视广聘专家学者,充实教师阵容,致使国立山东大学成立之初,就形成了阵容整齐、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当时文科不但有闻一多、梁实秋、黄敬思、张煦、洪深等知名教授,理科也有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

如理学院院长兼数学系主任黄际遇教授,早年留学日本和美国,回国后曾任中山大学教授、河南教育厅长、河南中山大学校长。

物理系主任蒋德寿教授是留学英国的物理学家,任之恭教授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

化学系主任汤滕汉教授,是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德国政府优等药化学师。

生物系主任曾省教授,是法国里昂大学博士,著名寄生虫学专家;刘咸教授是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博士,在国际上也颇负声誉;童第周教授是比利时比京大学动物学博士,著名的组织胚胎学专家。


1938年,国立山东大学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办。


1946年春天复校之后,王统照、陆侃如、冯沅君、黄孝纾、丁山、赵纪彬、杨向奎、萧涤非、丁西林、杨肇燫、童第周、曾呈奎、王普、郭贻诚、王恒守、李先正、刘遵宪、朱树屏、严效复、杨宗翰、郑成坤、李士伟、沈福彭等知名学者先后在校任教,为国立山东大学和社会培养人才。

图 | 国立山东大学校门


20世纪30年代的青岛和国立青岛大学(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为何有如此魅力,云集一众文坛、学界大家?这些名家在治学、教书、育人的同时,又为青岛留下了哪些重要篇章?



1月16号周日下午2点,不是书店邀请岛城著名学者刘宜庆携新作《山大的故人们》与读者分享20世纪30年代青岛那些熠熠生辉的山大教授们。



活动详情


时间1月16日(周日) 14:00     16:00

地点不是书店·冰山之角店

(崂山区东海东路52号冰山之角)

主讲人:刘宜庆

对谈嘉宾:温奉桥、李明

报名方式:扫码联系活动助手,进群报名




作者


刘宜庆


笔名柳已青。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琴岛作协副主席。现供职于半岛都市报。

多年从事研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研究人文青岛。著有西南联大三部曲、百年中国三部曲、《青岛风物》《青岛文化地图(续篇)》等十余部书籍。



嘉宾


温奉桥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王蒙文学研究所所长,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李明


青岛著名文史学者。



相关书籍

《山大的故人们》

青岛出版社



登录后可发起邀约 此活动有0个邀约
发起人 日期 主题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