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博物馆界的盛会
国际博物馆日
即将到来
Say Hi~~~
在西方学术界认为“博物馆”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公元前283年托勒密王朝把宝物放在缪斯神庙中,到了17世纪 Meusin变化成为Museum,就是现代博物馆的专有名词。
而在中国,人们认为“博物”一词最早出自《山海经》,在周、秦时期就出现了陈列文物的场所,例如皇宫、祖庙和武库等,这可以看作是中国博物馆的萌芽。
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先贤们为后人遗留下了大量的“文明密码”,漫长的文明历史进程就是不断的解读和创造新密码的过程,这与“博物”一词辨识事物,展出物品的意义相契合,博物馆就像是一个个存放这些宝藏的宝库,存放在里面的宝藏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精神磁场,无论是民族、国家还是团体、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与己契合的密码,开启自己专属宝藏,并在日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成无穷的物质力量,推动着发展的巨轮滚滚向前。
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旨在强调博物馆拥有影响人类世界的巨大潜力和强大能力,呼吁各界共同建设更美好的未来。结合国际博物馆日主题,鲁作博物馆与青岛市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将在5月18日当天联合举办展览“锦绣芳华——缂丝织物展”,推出“博物馆的力量”文化沙龙、“生活中的博物馆”公益研学课堂,通过线下+线上直播的方式,为传统文化加上翅膀,让文化与艺术的力量在广阔的时空中得以延展,让坚定传承与启发创新的种子散播开来,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锦上添花。
展览主要分为缂丝和刺绣两部分。缂绣作品凸现的是艺术,即是技艺、审美、独特性的综合,“简、素、雅”的艺术风范与当下的审美完美契合,对现代的艺术设计工作者有着启发作用。
此次展览中首次展出一幅刺绣中的稀缺品种—鲁绣。
“鲁绣是集抽、勒、锁、雕等精华工艺于一身,色彩淡雅、构图优美、虚实适宜、形象逼真。绵远悠长的齐鲁文化赋予了鲁绣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精美绝伦的绣品,宛如历史的画卷,生动详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鲁绣作品的艺术品味极高,需要制作者具有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和深厚的艺术造诣,故现存世的鲁绣艺术作品极其稀少,据统计全国仅存鲁绣作品不足20件,大尺幅的作品更为难得。
主题:博物馆与我们的生活
主讲:薛原(《文人谈》作者)
时间:2022年5月18日星期三19:00至21:00
地点:青岛市市南区莱阳路28号鲁作博物馆二楼
主办单位:青岛市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青岛鲁作家俱博物馆
从北京的故宫、巴黎的卢浮宫,一直到我们青岛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不管是身临其境,还是纸上阅读,都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充实了我们的精神,博物馆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收藏之美,更有许多的传说和创作。博物馆对于我们来说,呈现的是历史文化的物质之美,而在这种物质之美里,更蕴含着精神之美的价值和魅力。不管是远方的博物馆,还是我们身边的博物馆,如何让各种各样的博物馆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才是我们应该思考和付之行动的……
该讲座在视频号同步直播
微信扫一扫看直播
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由鲁作博物馆专家老师带领同学们零距离参观鲁作家俱博物馆珍藏的古代优秀文化艺术品,解读与探索藏在木头里的智慧——榫卯;通过历史小故事“寓教于乐”地学习中国传统家具发展史,使同学们在中华古代起居生活的演变中了解中国文化的“礼制”,通过实例看到中国古代的文人“设计师”们创造的引领世界家具设计的艺术成就,以期为青少年种下一颗文化自知自觉的种子,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启发他们的文化创造力,为恢复中华民族的文化强国而贡献他们自己的力量。
鲁作博物馆外景
服务电话: 0532—80978000
开馆时间:9:00—17:30(17: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场馆地址:青岛市市南区莱阳路28号
发起人 | 日期 | 主题 |
---|
登录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