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剑 李白的诗
乱世与盛世中的梦想悲歌
主题讲座
主讲嘉宾 薛易
薛易,济南人,生于1980年,历史写作者,中国唐史学会会员,出版有《刀头上的绝响》。
一个有理想、与才华的年轻人,到底是生在盛世好、还是生在乱世好?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俗话说“宁作治世犬,莫作乱离人”。但对于有理想、有才华,而又没地位的年轻人来说,这又确实是一个问题,因为还有一句俗话:“深山藏虎豹,乱世出英雄”。
韩信生于战国末年,成名于楚汉时期,人称“兵仙”。早年,韩信家庭贫困,曾寄人篱下,受胯下之辱。后来,他先投项梁、项羽,后投刘邦。经萧何推荐,被刘邦拜为大将,与项羽争天下。而后,韩信率军平定三秦,横扫魏、赵、代、燕、齐诸国,最终在垓下击败项羽,迫使其自刎于乌江。
李白成长于大唐开元天宝时期,人称“诗仙”。他的经历已无须赘述。
这二人相距900多年,所处的一个是典型的乱世,一个是著名的盛世。然而,李白对韩信却有着深深的共情,先后多次在诗中写过韩信,也经常自比为韩信。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韩信情结”?
其实,透过史书可以看到,韩信与李白不乏共同点:
比如,二人都胸怀大志,拥有绝世才华,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游刃有余,无论是“兵家大忌”还是“写诗大忌”,在他们眼里全都不是事。他们完全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用一件件不朽的“作品”,创造自己的规则。所以,他们是“仙”,不可以常人度之。
比如,他们都自称王族后裔,年轻时代却一直被人轻视。
比如,二人都喜欢随身带剑,剑法却十分差劲。
比如,二人都满腹苦水,虽名垂后世,但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却未必被视为成功者,甚至不被看做是“体面人”…
李白心心念念地想成为韩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韩信是李白的一轮明月,也是一碗鸡汤,甚至是他的半首《水手》:
在受人欺负的时候 总是听见韩信说
他说 风雨中 这点痛算什么
擦干泪 不要怕
至少我们还有梦
韩信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与韩信相比
李白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
李白曾有机会成为韩信吗?
欢迎在10月28日14:30
来到上街里书店·如是店
通过七首诗和一本书
与薛易老师一同探究文化故事!
扫描右侧二维码
添加书店官方客服
报名活动
上街里书店·如是店地址
公共交通可达方式:
青岛地铁1号线中山路站D口步行约300米
青岛公交中国剧院站步行约150米
发起人 | 日期 | 主题 |
---|
登录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