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
文史沙龙——青岛金融简史
主办:  如是书店
收费:免费
日期: 2023/11/11
时间:10:00
地点:上街里书店如是店
报名购票:>>报名购票链接

 青岛金融简史 

活动时间:11月11日周六10:00

 

 

主讲嘉宾:王清波

 

青岛市民,钱币及金融票据收藏爱好者,山东省收藏家协会会员,青岛文史深度爱好者,青岛里院文化研究者。

 

1891年光绪帝朱批回复李鸿章的奏折,允准了其请求在胶州湾增设海防基地的计划。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决定让一座位于胶州湾入口北岸的小渔村——胡家庄的命运齿轮开始转动,城市机器百年未歇,终成都市。在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下,青岛的金融货币发展历程也极具特色,作为华北重要的商埠,青岛的金融发展史是中国金融业从觉醒到崛起再到繁荣的一个缩影。

30年代青岛中山路银行综合体

 

在1897年德国人租借青岛之前,这座半农半渔偏居即墨县最南海岸的小渔村还在使用清朝成色越来越差的制钱,市面上私铸的劣币横行,村民还在为大额交易中使用的散碎银两的成色问题大伤头脑。

1898青岛的核心商业街—行街

 

德国人占领这里后,几年间这里迅速蜕变变成了远东最重要的自由贸易港,大量的各国银元和辅币汇聚殖民地,纯度不好的辅币造成了殖民地大量资本外流,于是德国人在青岛发行了中国第一款镍币——大德国宝。

1909年德国在青岛发行的大德国宝镍币

 

30年代青岛的商业进入繁荣时期,华人在商业中逐渐崛起,造就出刘子山,傅炳昭,周作民,丁乐年,刘鸣卿,姚仲拔,王寿山,张玉田等众多风云人物。这个时期,青岛的金融业也出现了大繁荣,银行扎堆,各自发行货币兑换券,一时间市面上流通着数十种货币,普通市民是如何使用各种货币的,这是一个具有很强时代性的有趣问题。

 

1924年日本横滨正金银行青岛支店发行的钞票

 

本期沙龙分享让我们跟随青岛商业金融史研究学者王清波先生的脚步,回溯历史,从清朝末年方孔制钱和银两开始,探究青岛地区百年货币更迭,细说胶澳商业风云。

 

 

欢迎在11月11日10:00

来到上街里书店·如是店

与我们一同重温历史

探寻城市金融发展的壮阔历程

 

扫描右侧二维码

添加书店官方客服

报名活动

上街里书店·如是店地址

 

公共交通可达方式:

青岛地铁1号线中山路站D口步行约300米

青岛公交中国剧院站步行约150米

 

 

登录后可发起邀约 此活动有0个邀约
发起人 日期 主题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