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活动
书中浩瀚,字里天机 | 张金凤《汉字有张人类的脸》签售分享会
主办:
日期:
2022/6/11
时间:
14:30-16:30
地点:
良友书坊·塔楼1901·西塔(市南区安徽路5号南门4楼)

文明的故事,时间的表情 |《汉字有张人类的脸》分享会后记

点击: 341 | 发布时间: 2022年6月14日

6月11日下午,作家张金凤携随笔集《汉字有张人类的脸》做客塔楼1901,自一本书开始,说文、解字,聊写作,也谈人生。

张金凤表示,自己是一名乡村写作者,文学生涯的发端,起步于对家乡的抒情书写。在她看来,“乡土写作”正是“乡土人”的基本写作路径。
“乡土和汉字,是我创作的‘两眼泉’,我轮流从中舀水。实际上,我对汉字题材的书写,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第一篇关于汉字的文章《进退之间,人生百味》在光明日报发表,令我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从那之后,我对汉字的感情也不一样了,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工具,而是像朋友一样陪在我身边。书写的过程,同样也是熟知和研究的过程,其中当然也会遇到困难,但更多的,还是启迪。”

作家张金凤

谈到随笔集《汉字有张人类的脸》,张金凤表示,这本书所探讨的,是汉字与人类的关系,也是汉字与世界的关系,更是汉字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从写作的角度而言,避开了专业性和学术性,更加注重纯文学性。让语言变得更加有趣、有味、有意义,有哲学的思辨,有深刻的文化,更有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思考,启迪与感悟。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是对养育了我的中华文化的一种回报。我以简体字为书写对象,也是给了简体字一个说法,一个名分。”
青岛市作家协会主席高建刚谈到,张金凤是胶州作家群体中比较突出的一位。从她这些年的写作,可以清晰地看出她的发展轨迹。
“散文创作的难度是很大的,因为散文是一种基础文体,它可以清晰地反映一个写作者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如果没有足够的内在储备,很难闯出新的高度。而张金凤从《空碗朝天》的乡土写作,过渡到《汉字有张人类的脸》的全新挑战,不是延续古文字学的研究,而是从文学的角度出发,用汉字介入抒情,以汉字作为依托,是在新的高度上,进行的新的文学尝试,也从另外一种角度,阐释了她的文化经验和思想。”

青岛市作家协会主席高建刚

高建刚表示,张金凤在《汉字有张人类的脸》一书中,从基本笔画开始诠释,阐述汉字美学,以诗化的语言表达,融入作者自身的人生观,哲学观,“把一个字写到极致”,无疑体现了一种写作层面上的追求。在这样的一个创作过程中,张金凤实现了散文文体的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是难得的,也是成功的。
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温奉桥认为,文字的诞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诞生,文字既是文明的标志,也是文明的载体。自从有了文字,那些口口相传的经验,才得以转换为实体的记录。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最独特的文字之一。它不但具备书写性和符号性,更具备审美性和音乐性。汉语文化,可以称为字本位。中华文化的魅力,首先源于汉字的魅力。汉字里的信息,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文化的通行证,是民族精神和心灵家园,也承载着最深层的民族情感。在漫长的历史中,汉字经历了很多改变,但无论怎么改,汉字的精神和内涵,是一脉相承的。”

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温奉桥

温奉桥谈到:“张金凤对汉字葆有一种特殊的敏感,而在这本书中所流露出的,还有更多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自信。她想谈的不是纯粹的语言学,是借题发挥、是‘望文生义’,也是另有所瞩。她关注的是人,而不是字,她透过文字研究的,是现代人的生活。我们常说,文学是人学,其实字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归根到底,作者想要讨论的,是人的问题,更是现代人的问题,即现代人的生活体验和生命境遇。”
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宋文京为张金凤的写作风格总结了三个词——“回家乡”“集装箱”和“羊肉汤”。其中,“回家乡”关乎《空碗朝天》里的土地情结;而“集装箱”则指向《汉字有张人类的脸》里的精神文明。
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宋文京
“物质文明的根本是吃,而精神文明的根本是字。汉字就像集装箱,什么都能往里装,它的时空感是无穷无尽的。无论何时何地,无论繁体还是简化,无论文言还是白话,它都有着足够的灵活性和包容性,都同样令人敬畏。”
谈到第三个关键词“羊肉汤”,宋文京笑言,一碗羊肉汤,依次往里面放葱、放香菜、放醋放胡椒放辣椒,出来的味道是不一样的。这本《汉字有张人类的脸》,是从简体字、楷书和文学的角度,挖掘汉字的独特之美,如果从其他角度去写,或许也可以打开一片全新的天地。他表示:“希望作者可以在将来的书写中,为‘文字’这一题材加入不同的佐料,炮制出更多的口味。”

互联网时代,输入法已然成为日常的主流书写方式,但张金凤表示,自己还是更习惯用纸和笔去记录。在她看来,“提笔写字”会让人变得安静下来,这是一种找回初心的日常修行,同样也可以找回对文化的原始亲近感。对汉字的情感,也正是源于这种读、写、揣摩的过程。
“《汉字有张人类的脸》是一种文学的尝试,在创作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原先不可能发现的东西,这同样也是对自己思想的提升。可以说,这本书是用汉字的瓶,装着我个人三观的酒。”

胶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振门表示:“文字,是人类能够延续传承下来的一个重要因素,汉字对中华文明的承载尤其如此。我们读汉字的时候就像照镜子,不但可以看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这本《汉字有张人类的脸》,可以看出,张金凤是一位有责任感,有追求,有目标的作家。”

胶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振门

原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叶帆谈到,作家在创作中,应当保持对文字的敬畏。但汉字的误用和乱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问题。不负责任地使用文字,究其根本,其实是对文字的不尊重。因此,尊重文字,不仅是作家的责任,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热爱文字,尊重文字,才能体现出最基本的爱国情怀。

原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叶帆

诗人邵竹君认为,张金凤的诗歌写作经历,为她的散文语言赋予了诗性。在《汉字有张人类的脸》一书中,作者写到的每一个字,都是对意象的深层发掘。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本随笔集也可以视为一本诗集。

诗人邵竹君

作家马原曾在《虚构》中写道:“我用汉语讲故事,汉字据说是所有语言中最难接近语言本身的文字,我为我用汉字写作而得意。”而在这本《汉字有张人类的脸》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用汉字写作”,更是汉字本身——那一张张“脸”上的表情,是时间的喜怒哀乐,是文明的源远流长,是集体记忆,也是个体想象。
汉字为师,可以引导;汉字为镜,可知得失;汉字为羽,可以飞翔——是的,正如张金凤在《点横撇捺》一文中所写:“那些或简单或繁复的字,就是一脉脉儒家经纶,道家智慧,佛家禅意,更是一脉华夏的文明圣泉。”


延伸阅读:


书中浩瀚,字里天机 | 6.11 张金凤《汉字有张人类的脸》签售分享会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 | 《汉字有张人类的脸》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