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叙事与历史写作|《张白波散文集(一)回首乱山横》分享会后记

点击: 416 | 发布时间: 2023年5月15日

5月13日下午,《张白波散文集(一)回首乱山横》签售分享会在良友书坊·塔楼1901举办,青岛文学艺术界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围绕张白波的个人历史叙述,追忆往昔,漫谈个人与历史、与时代的关系。


《张白波散文集(一)回首乱山横》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著名出版人、《老照片》的创始者之一冯克力先生担纲策划。这次,他特地从济南赶来参加活动,以示祝贺。

近代史学者、拥有《文武北洋》《晚清三国》等著述的李洁主持活动,他首先介绍了和张白波的渊源:自己80年代中期被调到青岛日报社做副刊编辑,那时候就已认识张白波。张白波参加过中国美展,得过鲁迅版画奖,也是全国版画展的评委。自认识张白波起,李洁就认定张白波的文学功底是很难被超越的,因为张白波对艺术的爱好源于中国古典文学,从他的版画作品就能看出,其中蕴藏着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和传承。


近代史学者李洁主持活动

当天上午,李洁曾陪伴冯克力参观张白波画室,意外看到张白波于1962年,也就是他十八岁时购得的一本竖排版、繁体字的唐诗宋词选本。如今书页已卷得不成样子,但仍被放在案头,上面斑斑点点地呈现着他60多年以来对中国古诗词的圈注。李洁感慨道:“甚至中国美术界都很少有这样的画家,他如此热爱传统文化的精华。”
回到散文集《张白波散文集(一)回首乱山横》,李洁指出“回首乱山横”这个书名来自苏轼的一首词,词牌名叫“南乡子·送述古”。其时苏轼任杭州知州,有次他送别朋友后夜里失眠难过,适逢降温、秋雨,便写了这首词:
《南乡子 · 送述古


苏轼〔宋朝〕
回首乱山横。
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
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
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
秋雨晴时泪不晴。



李洁认为,张白波以此为题,一定也有类近苏轼的心境,回首一生,没有平路可走,始终乱山横遍。看他的版画,也可感受到一些悲怆的情绪和情感。我们要承认个体叙事的价值和意义,以让后人知道我们是怎样度过一个时代,我们经历过怎样一个世道。

作家、艺术家张白波现场发言

谈到这本书的缘起,张白波说这和赵夫青30年前的约稿有关系。文化学者赵夫青现场便忆起这段往事:“我和张白波认识30年了,十年前我组过一套书叫《青岛自述文学史》,当时聚集了一批青岛作家来讲述他们的文学道路,与之相对照,还想找一些和这些作家同时代的艺术家叙述一下他所经历的那个时代。于是就找到了美术家张白波,他的文笔很好,写了16000字,我想必得有深刻的生命体认才能写得这样好吧。”

文化学者赵夫青现场发言

提及往事,张白波感谢赵夫青在临退休之前还决定要把自己写的这篇文章在《青岛文学》发表出来。后来打算出版散文集的时候,张白波再次拾起这篇文章,修改后辑录进去,以此回望自己的心路历程。

张白波简要介绍了《张白波散文集(一)回首乱山横》的内容,其中第一篇写的是他的母校青岛九中。时至今日,大炼钢铁、灭四害、下乡劳动的学生时代仍然让他感慨万千,他觉得记录下那个时代和时代滋味是一种历史责任。

第二篇写的是青岛六中,他系统梳理了自己主持创建六中美术班的过程,如今青岛美术界有许多代表人物都是从六中走出去的,并在此后为青岛美术做出了很大贡献。

作为经历了青岛半个世纪美术创作的老人,张白波谈到自己60多年前就介入到了青岛美术创作的主流队伍当中。总的来说,《张白波散文集(一)回首乱山横》这本书即是以他的个人回忆为线索,折射出的半部青岛美术史。


出版人、《老照片》的创始者之一冯克力现场发言

冯克力从一开始就欣赏张白波的文字,觉得很有质感,毫不怀疑这和他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养和熏陶有关系。另外谈到张白波的个人历史叙事之价值,冯克力表示,个人参与历史叙事,虽如涓涓细流,但是它一旦融入社会历史的洪流,就自有其价值,而这也是老照片一直以来的理念,即希望通过收集民间记忆,重塑历史,重新揭开因为某种意识形态原因被遮蔽的历史。


作家、编剧王泽群现场发言

作家、编剧王泽群说:“现场场面很温馨,十分佩服张白波的文字,佩服他把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做了有机的结合,非常有说服力。并且张白波为人厚道,难能可贵。”


美术家孙基亮现场发言

工艺美术家孙基亮,今年80多岁了,他表示:虽然自己出身十一中,而非九中,但也知道张白波。70年代看到江苏路教堂上张白波的版画,很欣赏。如今更佩服其记忆力,能把那么多人和事记录下来。

画家王伟业是六中第一个美术专业班的学生代表,他回忆道:“当年张白波老师创建六中美术班,很有自己的想法,我们那个班20多个同学,大家接受教育的那两年很充实。当时张老师已经进入拓彩版画的领域,他的创作思想一直到后来仍然影响着我自己的艺术创作。”

水彩画家高东方现场发言

水彩画家高东方从绘画的角度谈论了张白波版画创作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张白波的拓彩版画在版画史上非常具有开创性。至今记得当年首次看到张白波版画时那种激动人心、寒毛直竖的感觉,为其丰富的艺术语言和视觉效果震惊。当年他把细微的版画技法无私传授,后来两人一起到西雅图办过画展。虽然最终自己选择了水彩画方向,但张白波早期的套色木刻极大影响到自己今后的艺术创作。

梁凌娟女士现场发言

青岛已故国画家梁天柱的女儿梁凌娟女士也来到了现场,她回忆起自己五、六岁的时候,和张白波是上海路的邻居,从小就听人聊起张家的才子才女,自己幼小的心灵从而也种下了艺术的种子。

同住上海路的老校友、国家一级编剧郑胜琨感慨,“回首乱山横”这个题目实在耐人寻味。张白波曾经是他们这些后辈心目中的偶像,如今这本散文集作为青岛文化史上一个丰厚的遗产,更加令人崇敬。

李见闻现场发言

老朋友李见闻回忆了他和张白波共事的那些年,认为他的个性十分突出,既散漫、率性,又缜密而严谨,非常令人钦佩。

亦有其他老校友十分欣赏张白波梳理记忆的能力,从新华中学一个很不起眼的学校,后来变成一个很有专业培养方向的学校,张白波对青岛六中的过往如数家珍,他不仅能连贯地记录下来,而且呈现得图文并茂,无一字无出处。

画家徐修伍现场发言

画家徐修伍回忆道,当年他在美协做秘书长,策划了很多优于全国其他省市的版画展和美术活动,张白波参与其中,他是青岛当代美术史的一个重要的见证者。


青岛市作家协会主席高建刚现场发言

青岛市作家协会主席高建刚不仅从那篇写制作琵琶的文章切入,谈到了张白波这本散文集的文学性。而且还特别指出了张白波版画创作对于国画元素的运用,以及中国古典诗词对其文学素养的养成和艺术创作的影响。


人文历史学者李明现场发言

人文历史学者李明指出两点,他认为首先张白波的创作是有传承的,他的父亲张凌云曾是时报的记者,在40年代创办过通讯社,对他肯定有影响。其次,改革开放让张白波这一代艺术家释放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才生成了他所有记忆中间最精彩的部分。


青岛文学馆馆长臧杰现场发言

青岛文学馆馆长臧杰表示,张白波从个人视角提供了一种历史书写的方式,有利于历史书写多元局面的形成。张白波的家族是有文化传承的,艺术的力量有赖于积淀与影响,也有赖于个体的有心,从书里看,张白波老师是有心之人,否则他不可能汇集如此多的历史细节;同时他的艺术也是有着探索之心,如何冲破地缘,是他的版画语言实践的动力。臧杰认为,作为文学艺术的从业者,大家应该努力回顾与总结自己,不断思考时代、历史和个体的关系。

活动最后,张白波再次感谢曾经给予过他帮助的同学和朋友们,并且提前预告了他的下一本散文集《花落知多少》。如果说《回首乱山横》是以一种广阔的视野来回望过去的话,那么《花落知多少》则倾向于从眼前事着手,以更私人的角度叙述过去的点点滴滴。如此两本散文集合二为一,能够勾勒出自己一辈子的身影,能够一定程度上展现一代人的精神状态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