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活动
7.24 良友书事 | 视觉文献《前世青岛》《日俄战争》签售分享会
主办:
日期:
2021/7/24
时间:
15:30-17:00
地点:
市南区安徽路5号南门4楼良友书坊·塔楼1901·西塔

观历史影像,听学人述往 | 《前世青岛》《日俄战争》研讨分享会后记

点击: 3787 | 发布时间: 2021年7月27日

7月24日下午,视觉文献《前世青岛》《日俄战争》签售分享会在塔楼举办,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也同步展开,历史、艺术、文化、收藏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前世青岛”为切入点,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前世青岛》《日俄战争》系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型历史画册,《老照片》主编冯克力先生担纲策划。书中所有历史照片均出自云志艺术馆的收藏,由刘云志先生倾情提供。近代史学者、拥有《文武北洋》《晚清三国》等著述的李洁担任撰述人,他以史论相间的笔触生动还原了历史现场、留下别开生面的注脚。
影易拍卖创始人李欣现场主持了研讨会。她表示:“七月盛夏,《前世青岛》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一股‘热浪’,希望它的力量可以持续下去,也希望这本书可以成为一个开始,为未来青岛历史影像的研究打开新的通道。每个城市的居民,都是本城历史和文化的守护者,如果每个人都能尽自己所能,保护身边的历史文化,大家的力量聚合在一起,必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影易拍卖创始人李欣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丛书创始人、主编冯克力先生从《老照片》丛书谈起,阐述了影像资料对历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前世青岛》和《日俄战争》这两本视觉文献的出版,是将老照片纳入历史叙事中,由图像而及文字,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参考价值。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丛书创始人、主编冯克力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李公明表示:“我个人觉得中国摄影史的撰写和研究,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刘云志的影像收藏,挖掘出了很多宝贵的资料,但在民间收藏之外,仍有大量的图像资料,仍然为官方和商业机构所拥有,其运用方式也与私人收藏的用途有着显著不同。影像收藏是人类的记忆宝库,但它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安全,更不会一直沉默地留在原地,等着后来人去发掘。因此,对我们而言,历史影像的发掘和抢救,仍然是一项紧迫的工作。”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李公明

李公明提到,近年来,摄影史越来越多地走出传统研究框架,进入近代史区域发展和殖民地研究——在《前世青岛》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德国摄影师们拍下这些照片,并非出于建构‘中国形象图谱’的主观文化情结,他们来到中国,是来生活和工作的,然后才是拿起相机拍照——与此相伴而来的,还有宗教史研究。诸多领域的史料研究,如何与图像资料结合,以及学术成果如何公开,也还是面临着许多问题。也正因如此,《前世青岛》和《日俄战争》两本视觉文献的出版,可谓“应运而出”,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证明了出版机构的眼界。

“《前世青岛》这本书的写法,更接近历史学的范畴。历史图像学以老照片为资料,但落脚点仍然在史学上。我们应当意识到,图像应当如何作为证据来运用?历史学家对照片的解读,能否进入摄影史?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创始人、原制片人吴玉仑表示:“从媒体人的角度来看,电视的传播和老照片的传播,其实是有一些共通之处的——都需要有趣的影像,配上一段有趣的故事。为什么老照片更能吸引人呢?因为它弥补了我们对过往的认知。譬如《前世青岛》里的老照片,就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青岛的历史。”

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创始人、原制片人吴玉仑

“历史不是一枚硬币,只有正反两面,它更像是光谱,中间有大量的色彩过渡,‘宽容度’越大,反映就越真实。每个人都无法看到历史的全部面貌,正因如此,从统计学上来讲,如果研究者们把从自己角度上所看到的“点”汇集到一起,这个样本量越大,就越是有助于接近历史的真实。”
丝路国际联盟执行主席、东方国际艺术基金会主席曾毅谈到了老照片的利用和传播途径。他认为,出书,展览都是很好的方式。“希望将来可以在德国展出这些老照片,以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和学术交流。”

丝路国际联盟执行主席、东方国际艺术基金会主席曾毅

原青岛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任锡海感慨地谈到,自己是青岛九中毕业的,九中的前身,便是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创办的“礼贤书院”。他在少年时期,曾偶然在学校的一间办公室里,看见很多卫礼贤的家庭照片和日用物件,但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都在接下来的政治动荡中不知所踪。

原青岛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任锡海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老照片收藏的重要性,云志在收藏和传播方面所进行的努力,是非常珍贵而难得的,《前世青岛》的最大价值,就是让百年后的我们,再次看到了那个时代的模样。”
摄影家、策展人李百军表示:“我拍了四十多年照片,算是个老摄影师了。在《前世青岛》的出版过程中,也接到了一个任务——诠释书中的一张照片。从一个摄影师转型到照片解读者,难度非常大,但对我而言,这也是一条全新的工作路径。”

摄影家、策展人李百军

原青岛日报社社长蔡晓滨表示:“一场影像展览,一本《前世青岛》,让我们得以更好地了解德占时期的青岛先民们如何生存和生活,与此同时,也可以直观地体会到城市初期建设的理念。历史碾过去,留下的就是文化,德国的殖民历史,给青岛留下了一份美丽而沉重的遗产。”

原青岛日报社社长蔡晓滨

蔡晓滨称,冯克力的“慧眼识珠”,促成了这本书的出版;而刘云志丰富的老照片收藏,加上李洁的精彩撰述,则可谓“珠联璧合”。他谈到:文学有“京派”“海派”之分,而李洁的撰述,则大量运用了青岛本土语言,可以说是“青派”的代表,非常值得一读。
上海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陈果嘉认为,在当下这个数码信息时代,影像资料越来越普及化了,但历史照片的意义,还是远远超乎大众想象。在他看来,《前世青岛》里的照片,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从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中,我们可以看到,青岛是如何从一个小渔村,逐步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拥有了这样一本图像文献,青岛可以说是一座幸运的城市。

上海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陈果嘉

《老照片》编辑部主任赵祥斌表示,自己受过七年的史学训练,虽然进入了出版界,但工作的内容,还是跟历史有所勾连。与此同时,他也谈到了影像文献出版的几个“硬件标准”——“从历史影像研究角度来看,首先需要高清、真实的照片,其次,则需要专业而全面的解读。从这两点来看,《前世青岛》可以说是很好的范例。”

《老照片》编辑部主任赵祥斌

青岛收藏家赵宝山多年来致力于收藏青岛老照片,他表示,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青岛的很多老房子就在慢慢消失,在城市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很多老建筑都被毁掉了,他的收藏动机也正源于此——“如果不及时进行影像的保存,后人可能就无法再见到这座城市曾经的面貌。”

青岛收藏家赵宝山

来自德国的人类学者菲利浦曾于2012年-2014年居住在青岛,进行大鲍岛里院的研究。这次回到青岛,恰逢“前世青岛”的影像展览,其中很多照片,都是以前从未见过的。

来自德国的人类学者菲利浦

“青岛与德国的关系,是中德文化交流的重要交会点。而自己作为一名德国学者,研究曾经的德国殖民地,以及当时的德国同胞们在青岛的生活,心情还是有点复杂。但即便如此,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德殖时期的青岛,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签售环节,《前世青岛》撰述人李洁进行了发言。他表示,在最初接到这本书的任务时,并没有很大兴趣,主要是感觉“看图说话”没什么意思,但着手进行撰述的时候,才意识到,这其实是对家乡青岛的一种情感表达。

《前世青岛》《日俄战争》撰述人李洁

“在撰述的过程中,我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在某种程度上,等于又读了一遍青岛的城市史。我的写作方式,可以总结为‘史料+个人感受+对当下出版标准的拿捏’,以上三个要素叠加在一起,最终汇集成了《前世青岛》和《日俄战争》。云志将自己的收藏无私地奉献出来,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播,让更多人看到这些珍贵的影像史料,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云志艺术馆馆长刘云志谈到,近年来,老相册在拍卖会上的价格一路走高,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它的价值。对于老照片文献的出版,他认为,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是否畅销的层面,具有史料价值的文献,是真正可以流传下来的。他收藏了约3000张青岛老照片,《前世青岛》精选了121张,后面还会陆续整理更多照片出来,力图展示和呈现更多历史图像。

云志艺术馆馆长刘云志

大暑已过,从历史深处吹来的风,带来了别样的幽静清凉。影像的叙事,是无言的真实。如果将老照片形容为历史的碎片,那么对这些碎片的挖掘和抢救,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不啻于另一种形式的考古。相信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更多的过往会一一“显影”,为我们的历史带来更大的“宽容度”。未来可期,拭目以待。


敲黑板,划重点
《前世青岛》《日俄战争》两本视觉文献
目前尚存少量签名本
欢迎进入小程序下单购买(可享限时优惠)
余量极少,手快者得
8月8日后,恢复原价

视觉文献(签名本)



《前世青岛》

点击图片

进入小程序购买


定价:358元

售价:220元



《日俄战争》


点击图片

进入小程序购买


定价:258元

售价:180元


延伸阅读:
7.24 从“前世青岛”看影像收藏 | 塔楼1901学术研讨会
7.24 良友书事 | 视觉文献《前世青岛》《日俄战争》签售分享会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