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灯塔去 | 11.20 良友书坊15周年纪念派对
地点:
市南区安徽路5号 良友书坊 · 塔楼1901 · 西塔
聚光 | 良友书坊15周年纪念派对后记
点击: 5687 | 发布时间: 2021年11月25日
11月20日晚,“到灯塔去”良友书坊15周年纪念派对在塔楼举办。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推迟了两个月的约会,终于可以在冷空气到来之前,聚集足够的温暖,点亮夜晚,点亮塔楼,点亮时间的模样,点亮我们的内心。当我们打开“记忆的首日封”,一首《为什么我爱你,先生》,瞬间将我们拉回到2014年的“如果冬夜, 我们读诗”的诗歌朗诵会现场。生活的诗意,从阅读开始。从时间里走来的,熟悉的声音,是最好的开场白。于诗歌之后,文学的篇章也徐徐展开。现场的几位良友,以“阅读串烧”的形式,接力朗诵来自良友读书会的书目。回首过往,那些经典的作品,那些隽永的文字,曾陪伴了我们多少个周日的午后?愿书店里的读书声,永远回荡下去,愿人与书的相遇,永远有不一样的惊喜。接下来的“书生不自量”,是“城事”,也是情怀。从里院到四方机厂,从胶济铁路到后海,书生不自量,难在未了情。在派对现场,良友书坊创始人臧杰,四方机厂的厂史专家徐玫、于涌、以及摄影师韩青,围绕着老城工业遗产的话题,各自抒发了自己的感想。谈到这些年的工作路径,臧杰表示:“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做文化的人,一个做空间的人,如果能用自己的工作方法发出自己的声音,那就是一件心安理得的事。或者说,我们求的,便是这一份心安理得。”自2009年起,良友书坊开始深耕本土,以文学和艺术为两翼,同时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的发掘与保护不遗余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结识了很多有共同志向的良友。徐玫与于涌,因四方机厂而与良友书坊结缘。2021年十月,他们策划了《时代的笛声:四方回响》蒸汽机车主题展,以老四机人的情怀,追怀往昔的荣光。在派对现场,徐玫与于涌从老城工业遗存的角度,谈了这些年的工作路径。“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四方机厂是我们的家国情怀,是我们念兹在兹的乡愁。虽然四方机厂早在1984年,便在棘洪滩开辟了新址,但杭州路16号的这600多亩地,仍然是我们的根,是我们这一万多“四机人”的根。感谢良友书坊为四方机厂,为这座城市的工业遗存所付出的努力,有了这份努力,我们对四方的情怀,我们对四方机厂的情怀,是可以延续并传承下去的。”派对当日开展的“浪大——后海摄影主题展”,并非纪实类的展览,而是摄影师韩青的自我表达,在“独立”之外,又与良友书坊所倡导的后海保护工作相关联。
“浪大——后海摄影主题展”现场
作为“异乡客”的韩青,跟青岛保持着微妙的距离,这也正是她在日常创作中,所葆有的艺术自觉。她的拍摄,多与老城相关。她表示:“现在的青岛,已经没有沧口,没有李村,也没有四方了。对当地的居民来说,一个旧称呼的湮灭,其实也相当于乡愁。但无论城市如何变迁,我们还是需要一些精神财富,让它们得以传承下去,让人与城市之间保留联结。知道了城市的根系在哪里,我们对它的未来,也必然会有更清晰的认知。”“书生不自量”的精神,一如那只桀骜的独角兽,我们选择“刺破”包围,从而让有限变得无限,从此岸抵达彼岸。在“渡到对岸”的艺术篇里,阿占、李兰、于瑶三位艺术家登场,讲述了自己在书坊举办展览的往事,也回顾了这些年来,与良友的情缘。从左至右:阿占、李兰、于瑶
阿占是“新青年艺术展”的第一位艺术家,她表示,实在无法想象,当年是以怎样的心情,成为了“新青年”的开始,也未曾想过,展览的延展性如此长久,目睹了多年的积累,才知道“第一块砖”的意义所在。阿占用“独立”和“灯塔”两个词,来诠释良友书坊的存在。她谈到:“十几年前。‘独立’是个热词,主要是指代非官方的民间力量。独立是不乏正义和智慧的,而良友书坊一直在坚守独立精神。‘灯塔’则出现在孤岛和海岬,白天我们不会注意到它,但到了夜里,它却会独自面对风浪和黑暗,以光指引海上的船只。如果没有灯塔,就没有抵达,就会在深渊中沉沦。良友书坊,就是精神的灯塔。”李兰表示,自己第一次在书坊做展的时候,得到了很大的鼓励。“良友发现了我自己尚未发掘出的潜力,这对一个艺术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2017年的‘点滴’,到2019年的‘瓷绘’,线描成为了展览的脉络,也是对自己艺术创作的一种梳理。”作为从小在里院长大的青岛土著,于瑶曾多次走进里院,拍里院,画里院,这是她对这座城市的爱,也是对老城人文生态的关怀。于瑶表示:“作为良友书坊的好朋友、见证者、以及受益者,这十五年来,一直都在关注着良友,一路上的努力和困难,也都尽收眼底。但良友对老城的保护意识、对文化的发掘整理、对艺术的追寻关注,以及对传承的不懈记录,却是时间淘洗后留下来的珍贵收获。”艺术,是美的呈现。这十五年来,良友书坊在美育方面做的工作,也已然形成了独立而丰富的篇章。少年良友,便是其中最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派对现场,暄默与雨萌的“最萌身高差”组合闪亮登场,主持了“看得见的成长”——少年良友主题环节,从才艺表演到脱口秀,少年们总是会带给我们欢乐与惊喜。
谭璟萱吉他表演《少年锦时》
沈凡珺陶笛演奏《森林狂想曲》
刘翰声电子琴独奏“小奏鸣曲”
苗笑语的精彩脱口秀
每个寒暑假,“艺术的故事”总会如期而至,课堂是我们相聚的方式,也是艺术的启发,更带来许多欢乐与思考,让少年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以艺术的方式来表达自我。周山石、滕心媛、王宣三位少年良友,用自己的画作和演讲,为十五岁的良友书坊,献上了诚挚的祝福。热爱自然的山石,带来了“文学的种子”夏令营的回忆
爱读爱画的滕心媛,与大家分享她笔下的文学馆
“艺术的故事”忠实粉丝王宣,阐述“为什么要学习艺术”
今年的九月和十月,少年良友启动了“我和我们的城市”老城巡游计划。在行走与聆听间,少年们对城市的历史,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思考。庞钧文、周佳戎、孙于泽先后登场,各自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庞钧文分享
周佳戎分享
孙于泽分享
他们是这座城市的新生代,也是未来的希望之光。我们相信,在少年内心播下的种子,必有一日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辽阔的天空。青春洒向何方?这个答案,或许已经在少年们的心中了。而他们的成长故事,永远是我们捧在手心里的温暖回忆。“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总有一种日常,是放松、是享受,是“蝴蝶与玫瑰”的浪漫。派对现场,音乐人王丰和他的朋友,以手碟与竖琴的演奏,为这个夜晚谱写了纪念的曲调。
每逢秋夜的表达,总有很多话要说,而十五年的故事,一晚又岂能言尽。但这一晚的意义,是聚光,也是扩散;是邀约,更是期许。灯塔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下一个十五年,愿我们仍能携手同行。
延伸阅读:
到灯塔去 | 11.20 良友书坊15周年纪念派对邀请函
登录后可评论.